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。十年非凡成就来之不易,有太多的故事令人感动。在乡村振兴路上,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线,在科技创新前沿……无数奋斗者用实干和担当,创造了非凡奇迹,成就了新时代的万千气象。我们开设“新时代奋斗者”专栏,带您一起品读崇明一批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,看他们如何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【资料图】
城市中有这么一群人,寒冬烈日下,他们在路上检查排险;风雨来袭时,他们逆行而上,坚守在防汛排水的第一线。城乡正常运行、市民正常生活都离不开这群人的默默奉献,他们就是排水管道养护人,一群永远在路上的“地下工作者”。
见到上海崇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管道养护班组负责人陆兴的时候,他正在和同事对一处排水管道进行检测。“这里的路面有点下沉,可能是下面的排水管道坏了。”通过检查井口,工人们用气囊将管道来水处封住,两台吸污车轰鸣着,将管道中残留的污水和淤泥吸出。随后,工人将管道检测机器人从井口放入,通过后台操作系统控制机器人移动,给管道做起了“肠镜”,并根据回传图像对管道状况进行“诊断”。
从早上7点多到中午11点,在骄阳似火的户外,工人们早已汗流浃背,大滴的汗水不断从脸上滚落,在橙色工作服的映衬下,每个人的皮肤显得更加黝黑。“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性质,虽然辛苦,但现在是汛期,得抓紧把管道毛病找到、修好。”陆兴说。
排水,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一环,排水管道则是排水设施中最基础的一部分,关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。排水管道和泵站的维修养护,是管道养护班组的重点工作。40、700、24、365……这一连串看似毫不相关的数字,却拼凑起一个个管道养护工人的日常。陆兴告诉记者,管道养护班组现有作业人员40余人,崇明约700公里的管道设施、约1.2万座窨井等,都是管道养护班组的“责任田”,涵盖城桥镇、堡镇、新河镇、陈家镇、长兴镇及部分园区。“我们24小时待命、一年365天坚守岗位,不仅要做好排水管网日常巡查工作,还要参加应急抢险,确保城市运行安全。”
夏天,高温叠加汛期,是管道养护班组最忙碌的时候。公司以管道养护班组为主体,组建了一支防汛排水突击队,多年来承担着防汛防台、抢险排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任务。只要有预警,他们全都是在岗执勤,几天不回家是常态。
突击队队长薛建国和记者回忆起一次抢险排水的难忘经历,那是2019年8月,第9号台风“利奇马”在浙江温岭市沿海登陆后,一路马不停蹄北上而来。面对防汛防台这场硬仗,突击队提前启动应急预案,全员整装待发,各种“排水武器”待命备战。
“利奇马”正面过境江苏的当晚,给崇明地区带来特大暴雨影响。“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内出现多处积水,请立即前往支援!”险情就是命令,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排摸险情,判断积水是由于雨水管网改造、院内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的,部分区域积水深度高达30厘米以上。突击队立即“对症下药”,迅速调来移动泵车,把积水排入市政道路雨水管道,并对该区域的汛情进行加密监控,及时化解了险情。其间,突击队还赶赴城桥镇东门村、堡镇电邺小区等处,在积水达到临界值前,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险情。
凌晨3时,突击队的工作还远未结束,队员们又马不停蹄赶往相关地段,有人检查窨井盖冒顶情况、清理垃圾,有人协助指挥行人和车辆,还有人站立在井口旁提醒过往群众注意安全……他们一干又是六七个小时,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,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。
这只是管道养护人工作的一个缩影。2021年保障第十届中国花博会胜利举办、今年6月中旬突降暴雨……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这群人的身影。他们身上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事迹,更多是日复一日地对地下管道进行检查、疏通以及忍受着难闻的气味和繁重的体力劳动。他们对高温也并非有特别的忍耐力,他们用晒得黝黑的皮肤和挥洒的汗水,诠释着管道养护人的责任和坚守。
记者:许聪
编辑:张悦阳
责编:李琳、陈锦源
Copyright @ 2015-2022 北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